提到狗狗币(Dogecoin),很多人 first impression 是“马斯克推过的 meme 币”,或是“那个带着柴犬头像的加密货币”,但若问“它最初由哪个网址发行?”,答案或许会让不少人意外——狗狗币的诞生,并非来自某个复杂的官方网站,而是源于两位工程师在代码编辑器里的“随手一创”,甚至最初的“发行”更像是一场技术实验。
狗狗币的“非正式”诞生:没有官网的“玩笑项目”
狗狗币的诞生要追溯到2013年12月,当时,IBM 工程师比利·马库斯(Billy Markus)正因自己开发的加密货币“泰达币”(Tether,注:此处为作者笔误,实际应为其他项目,原文可能混淆,特此修正——泰达币是稳定币,狗狗币诞生时与之无关)无人问津而沮丧,而 Adobe 工程师杰克逊·帕尔默(Jackson Palmer)则在推特上吐槽“加密货币领域充斥着骗局和泡沫”,帕尔默半开玩笑地注册了一个域名 dogecoin.com,并配上了柴犬“Doge”的梗图,想讽刺当时过度严肃的币圈。
没想到,马库斯联系了帕尔默,两人一拍即合:既然是“玩笑”,不如干脆做个真正有趣、低门槛的加密货币,他们基于莱特币(Litecoin)的代码——莱特币本身又是比特币的“轻量版”——仅用几天就修改完成了狗狗币的代码,2013年12月6日,狗狗币正式上线,最初的“发行”并非通过某个“官网平台”,而是通过代码开源、社区节点同步的方式,让早期参与者通过挖矿获得。

官网的出现:从“玩笑”到“社区项目”的过渡
狗狗币诞生初期,确实没有传统意义上的“官网发行平台”,它的核心代码托管在 GitHub(全球最大的代码托管平台),社区通过论坛、Reddit 社区(如 r/dogecoin)传播信息,挖矿则依赖用户自行下载客户端,或加入矿池。
直到 2014 年,随着社区规模扩大,dogecoin.com 才逐渐成为官方信息门户,负责更新项目动态、钱包下载、科普知识等,但此时的官网早已不是“发行”渠道——狗狗币的总量(最初1000亿枚,后无上限)已在创世区块中确定,新币只能通过挖矿产生,不再有“官网发行”或“ICO/IEO”这类传统融资行为。
为什么没有“官网发行”?狗狗币的基因决定
狗狗币从设计之初就摒弃了“中心化发行”的逻辑,与比特币依赖“挖矿+共识”、以太坊曾通过“ICO”融资不同,狗狗币的发行完全去中心化:
- 代码开源:任何人都能查看、复制代码,自行搭建节点或矿机参与挖矿;
 - 无预挖:创始人团队没有预留代币,早期币由参与者公平挖矿获得;
 - 社区驱动:发展依赖全球“狗友”自发推广,比如早期的“打赏文化”(Reddit 用户用 DOGE 打赏优质内容)、慈善募捐(如为牙买加运动员赴冬奥会捐款)。
 
这种“无官网发行”的模式,反而让它避免了中心化平台的监管风险,也契合了“去中心化加密货币”的底层精神。
狗狗币的“发行”本质是社区共识的产物
狗狗币没有传统意义上的“官网发行网址”,它的诞生始于 dogecoin.com 的“玩笑式注册”,但真正的“发行”是通过开源代码、社区挖矿实现的。dogecoin.com 已成为官方信息入口,但新币的流通完全依赖全球矿工的算力维护,而非官网“发行”。
这种“始于玩笑,忠于社区”的独特路径,或许正是狗狗币能从无数 meme 币中脱颖而出,成为加密货币“常青树”的原因——它的价值从不来自某个网址,而来自全球用户对“有趣、普惠、去中心化”的共识。